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学院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一、高度重视,确保学生分类指导工作落实到位

学院结合不同学生特点,对特殊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针对性教育,既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中潜在的矛盾问题,做好危机预防和前期教育,保障校园和谐稳定的必然选择。加强大学生的分类指导和针对性教育,对于探索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推进学生工作规范化建设,都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二、明确标准,促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范

在开展学生教育工作中,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特别是要做好学业困难、存在心理问题、面临就业困境、患有重大身体疾病、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受过纪律处分的学生和需要重点帮助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及在开展日常工作过程中认为需要关注的学生的针对性教育管理工作。定期通过辅导员工作,对全体学生进行流水排查,对重点学生逐一了解、逐一建档、逐一定策、逐一帮扶,并随时进行增补更新,加强对重点关注学生的针对性的教育指导,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学院为此制定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关于加强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对学生进行学业类、心理类、就业类、重大疾病类、家庭经济类、纪律处分类、少数民族类、其他类。学院在开展日常工作,尤其是心理活动过程中,发现需重点关注的学生。

形式多样提高学生心理工作室的利用率

(一)心理工作室-档案馆

建立学生分类指导工作档案。其中,辅导员负责档案的建立、更新、整理和归档工作,学院副书记负责建档工作的统筹协调。

1.档案的建立。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档案。要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与学生的谈话情况、组织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扶情况、教育的效果情况等,以学院的《分类指导学生基本情况登记表》、《学生动态及工作情况记录表》、《学生谈话记录表》、《学生帮扶工作情况记录表》、《学生分类指导工作档案名录》材料为基本内容和参考,结合自身实际,确立重点学生工作记录档案。

2.档案的整理更新。要将工作情况实时记入工作档案,做到详细、准确、及时。要注意留存原始材料,尤其是与学生及家长沟通、联系的书面或音像资料。要及时记录、及时更新、及时整理,分析学生的动态变化,对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进行预判,制定和落实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

3.档案的保存工作。档案由年级辅导员负责保存,要注意档案工作的保密性和延续性,避免不相关人员接触档案,并做好辅导员变更时的档案交接。对于纸质版档案,应锁放在办公柜内,对于电子版档案,应设置加密措施。对于已毕业学生的工作档案,各学院可视具体情况决定留存时间。不需留存的工作档案应及时予以销毁。

(二)心理工作室-谈话坊

定期开展个别谈心谈话。辅导员每月要与相关学生至少进行1次谈心谈话,情况特殊的要酌情增加交流次数,予以特别关注。要注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将学生的现实表现、思想变化及时反馈给家长,引导家长配合学校做好工作。与学生谈话和与家长沟通的情况要如实填入《学生谈话记录表》。

此外,新生入学集中测评和随时个别有需要的学生分散测评,就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进行谈话、测试,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三)心理工作室-活动室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坊),通过一些趣味活动开展相关的心理辅导。参加的学生在面临相似的发展性或者适应性问题的情况下,经过心理咨询教师和小组成员结合主题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

素质拓展训练。学院利用每个周末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周日有空吗?”活动,以运动为依托,参与者在实际操练中体验和感悟,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也是形成正确的人际、情感和社会性价值观等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四)心理工作室-电影院、播音室、心情驿站

学院工作室购买了投影仪、音响,利用学生们空余时间,为学生播放有意义的电影,类似“读书沙龙”,学生们在观影后会一起讨论自己的看法,并有心理辅导员、心调部学生干部进行引导,归纳观后感。

学院开设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电台,利用电台直播,电台匿名连麦,让学生找到“心情发泄窗口”,通过虚拟网络这一途径说出平时不敢说的事情,问出平时不敢问的问题,然后由同学们回答,其实在这一问一答中,学生心中可能就有了答案。所以电台的目的不在于真正为学生解答问题,而是在于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让她能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关心。

学院在工作室外安装了“心情驿站”的信箱,引导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问题询问,由学院老师进行回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撰稿:李楠 审核:于兆玲)

学校微信